祝贺我系学子在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斩获优秀奖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9日   编辑 | 尹想   阅读:389

近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十二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结果正式出炉。在我系专业教师曹颖老师的组织下,我系学子朱玉容(英语17201)荣获英译汉组别优秀奖。

本届竞赛分别设立汉语与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5个语种的双向互译,共计10个比赛项目。大赛共收到有效参赛译文18051份,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英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拉伯、墨西哥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师生、国家机关、军队系统、企事业单位、自由职业的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爱好者的广泛参与。

获奖学子心得分享:

作为一名外语系的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尽管只是优秀奖,但是对于我的鼓励却一点不少,下面我将简单分享我此次的参赛过程。一开始看到稿子,首先是读懂原文的内容,弄清文章的主题,是文学文化类,还是新闻时事类,亦或其他类别。大致浏览一遍后心里便有了大概的想法,把不认识的词汇标识了出来,对照词典选择了与语境更搭配的意思。

第一遍先按照翻译规则粗略翻译了一遍(中文多短句,多主动,重语义等),然后通读全文,检查上下文有无矛盾之处,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修改,将其变得更加流畅。过了一周左右,又觉得还可以有更好的译法,再去对照原文看译文,按照中文习惯再次进行了改动。比如句子中一些常用的短语和词组往往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这时就需要结合语境,同时也要依靠平时多积累。按照间隔一周修改一次的模式改了大概三次后这项任务就算完成了。相比翻译我更喜欢修改这个过程,每一次修改译文总能有新的想法和体会,仿佛在读一篇新的文章。

通过这次比赛,我总结了以下经验:平时真的需要多积累文化知识,在各个领域广泛涉猎。多看看外刊,了解时事热点;读读名著,体会国内外文化差异。因为我当初觉得自己的词汇量积累不够,便选择了难度较小的英译汉,其实我觉得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应该去试试,反正就当是多一种体验好了。我深知自己远算不上优秀,所以能给出的经验其实都是自己的浅显看法,真正的经验还是应当自己去切身体会,多感受。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赛背景资料: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素有翻译界的“奥斯卡”之称,获奖率平均不足3%。韩素音是中国籍亚欧混血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Elisabeth Comber)的笔名,原名周光湖(Rosalie Elisabeth Kuanghu Chow)。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主要用英语、法语进行写作,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写就的自传体小说《瑰宝》(A Many Splendoured Thing)一出版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前身为《中国翻译》编辑部1986年开始每年一届的“青年有奖翻译比赛”。1989年韩素音女士访华,提供了一笔赞助基金,以此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大赛链接:

想要了解本届竞赛最新动态和往届大赛详情可参阅《中国翻译》杂志、“中国翻译”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或中国翻译协会网站(www.tac-online.org.cn)“韩奖竞赛”栏目。

Copyright © 2002-2023 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



Baidu
sogou